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工作中接触的一类企业,其生死存亡的经历令人深思和痛心。这些企业有产品、有市场、有好的管理团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最终却走上了由小到大、由大而亡的不归路。这类企业很多人评价是被捧杀的。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这类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受到政府和银行的关注。为了支持其发展,政府提供大量优惠政策,供应大量土地让其上项目,企业一下子头脑发热,轰轰烈烈地大干快上,等规模上去了才发现致命的现实:财务成本一下子变成了天文数字,主营业务收入相比成本变成了杯水车薪,企业除了重组、破产之外根本没有其他生存之路。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市场空间比较大,企业成长性比较强,银行争相贷款,企业有钱了就迅速地扩张,最终繁华的表象被市场的利剑刺破,露出了债台高筑,入不敷出,甚至巨额亏损的惨苦真象。真可谓一失足成千年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这类企业难道真的是被捧杀的吗?政府或银行去捧企业难道不对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反观这类企业,确实具有被捧的特质,应该说都具有成长性强的特点,政府或银行都是因为看好这类企业才支持,这是无容置疑的。之所以支持了这些企业,而他们却走上了崩溃的境地,我认为根本的原因是政府在支持企业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均违背了市场的规律,加之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目标虽一致,但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充分等原因,造成了支持的一方和被支持的一方决策均不够准确,所以造成了政府或银行出于好心,费了心血,企业发展却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现实。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被“捧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企业自身。企业的成功是很多因素加,长期持续努力与积淀的结果,是在市场风浪中走出来的。我看过许多国外百年老字号企业成功的案例,政府和银行的支持都是阶段性和某一项目、某一具体事情的支持,企业成功的规迹根本上都是企业走出来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相对晚一些,企业依赖政府和银行的观念还比较普遍,这确实是客观的现象。但是通过这些年市场经济的洗礼,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政府和银行的支持只能是外部环境的营造,根本还需要企业有适应市场的能力,有在市场中获利的本领。尽信书不如无书,迷信政府和银行不如远离。所以我们的企业不仅需要有好的产品和管理团队,更需要时刻有清醒的头脑和面对诱惑的定力,只有选择好自己的道路,才能在政府的支持和银行的合作下走的更好。道路错了,接受的支持越大,失败的代价就越大。

其实经过这些年市场体制的运行,我们的政府和银行普遍都具有很强的市场意识,但是在政绩的驱动和业绩的考核下,也有一些对企业过度支持和过度授信的现象,这方面有很多的教训。我感到政府或银行对企业的支持和合作也需要理性,需要冷静,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如果政府、银行、企业都按市场规律办事,估计现实生活中可能就没有被“捧杀”的企业。 

话题:



0

推荐

朱杰斌

朱杰斌

5篇文章 8年前更新

拥有20多年经济、金融行业职业背景,先后在基层财政部门、地市政府办公室、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从事管理工作,对经济金融运行、企业经营管理、信贷风险防控等具有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工作之余,十分注重对经济金融理论和实践的观察研究,先后在《求实》内部文稿、《人民日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法制日报》、《金融时报》、《湖北日报》等各大媒体上发表有关经营管理的文章以及时事评论500余篇。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5篇
  • 文章归档
2015年 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