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如果一个国家进入中低国家行列超过28年未达到中高收入标准,即可认为其落入“中低收入陷阱”;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但未能在14年内进入高收入行列,则可看作落入“中高收入陷阱”。落入“陷阱”的国家既丧失了与低收入、低工资经济体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优势,也没有能力同发达经济体在高技术创新领域展开竞争,经济无法由依靠廉价劳动力或资源能源类自然禀赋向依靠高生产率导向的增长模式转变。

   应该说,“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种均衡状态,即在一些促进人均收入提高的因素发挥作用之后,由于此类因素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可持续性,其他制约因素又会将其作用抵消,因而人均收入增长陷入停滞。其实,不仅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存在这样的“陷阱”,对企业而言,特别是草根类民营企业发展中也存在这样的“陷阱”。

   由于从事地方法人银行工作,笔者接触的企业特别是中小规模的民企比较多,深感这类企业发展之艰辛。成千上万家草根民营企业,真正始终能走在区域或者行业前列的毕竟是凤毛麟角,其中一部分还没能走入中等收入规模就已经自生生灭了,还有很大一部分落入“中等规模陷阱”,逐渐走向没落,慢慢地被淘汰了。

   近日调研了解了几家有迫切信贷需求的企业,确实感到“中等规模陷阱”对草根民营企业而言是普遍存在和深刻影响的。这些企业大都从手工作坊起家,初创时给三两家核心大企业做机加工的配件,有了一定积累后征地建厂房,买设备,扩规模,结果占压了大量流动资金,一下子陷入了两难境地:再投入靠自有资金严重不足,因为资产权证不全无法抵押在银行融资;不投入无法达到既定规模,不仅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闲置,而且会加大财务成本,流动资金固化无法承接更多的订单真。由小作坊迈进中等规模企业,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这一跳,使这些企业落入了既有优势消失、新的动力难以形成的“中等规模”陷阱之中。

   总结落入“中等规模陷阱”的企业,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管理团队投资冲动强,决策很快,但战略、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能力明显不足,一旦投资及生产规模上去了,这些缺陷会成为重要制约因素;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资产,但是这些资产一般产权不完整,无法用以抵押融资,依靠民间融资成本过高,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企业缺乏远景规划,一般依托少数企业配套生存,规模上去了却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市场体系等。这些障碍不消除,企业不仅难以走上规模稳定发展进而逐步做强做大之路,而且在扩张过程中的障碍会直接蚕食原有的优势,使企业落入陷阱不能自拨,逐步走向没落直至被淘汰。

   草根民营企业要走出“中等规模陷阱”,对企业管理人员而言,要有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投资行为不能被过盛的欲望左右,生活方式不能被不良嗜好驱使,这是很重要的前提;必须有意志力和控制力,能持续地追求,始终保持向上的主线条;必须有学习力和提升力,随着规模的扩大,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能够相应提升。此外,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必须建立和完善与规模相适应或适度超前的对内的治理体系和对外的营销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始终走在良性发展的轨道,达到中等规模水平时还能轻松经营,避免陷入“中等规模陷阱”之中。 

话题:



0

推荐

朱杰斌

朱杰斌

5篇文章 8年前更新

拥有20多年经济、金融行业职业背景,先后在基层财政部门、地市政府办公室、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从事管理工作,对经济金融运行、企业经营管理、信贷风险防控等具有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工作之余,十分注重对经济金融理论和实践的观察研究,先后在《求实》内部文稿、《人民日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法制日报》、《金融时报》、《湖北日报》等各大媒体上发表有关经营管理的文章以及时事评论500余篇。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5篇
  • 文章归档
2015年 5篇